專利名稱:一種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
技術領域:
本發(fā)明涉及一種消除液態(tài)物質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,尤其涉及一種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。
背景技術:
液態(tài)金屬鎵浸潤所有金屬表面,甚至玻璃、陶瓷和塑料表面。為避免金屬污染,盛鎵的容器都由塑料制成。但塑料容器,無論是PVC、PE、PP、ABS還是尼龍,盛過液態(tài)鎵后,內壁掛滿鎵膜,無法取下。一只IOOOmlPE燒杯,掛鎵6g, —只3L的PP桶,掛鎵20g, —只5L的PP桶掛鎵30g。現(xiàn)有技術中,用鹽酸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,可以改變液態(tài)鎵和塑料面的接觸角,使鎵膜收縮成小球脫落,但一方面鎵部分被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溶解而受到損失,另一方面被酸或堿所污染;噴鍍TEFLON的不粘鍋不被液態(tài)鎵浸潤,但液態(tài)鎵不能用金屬容器,而塑料容器不能接受TEFLON的高溫噴鍍。
發(fā)明內容
本發(fā)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(xiàn)有技術的上述不足之處,根據(jù)表面物理原理,用鈍化容器內壁的方法,改變液態(tài)金屬鎵表面和鈍化后的塑料表面的接觸角,達到液態(tài)金屬鎵不再粘附容器內壁的目的。實現(xiàn)本發(fā)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對容器內壁進行鈍化處理。容器的材質為塑料,如PVC、PE、PP、ABS、尼龍等,
鈍化處理工藝如下用粒度為1(T100目砂子對容器內壁噴砂,使容器內壁鈍化;或者用粒度為10(T500目金剛砂漿對容器內壁拋磨,使容器內壁鈍化或者用100目布砂輪對容器內壁拋磨,使容器內壁鈍化。本發(fā)明與現(xiàn)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發(fā)明人分析了表面物理的原理,按照塑料容器內壁的特性,采用了適合塑料表面鈍化的方法,來實現(xiàn)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對塑料容器內壁的粘附,本方法既可以避免鎵被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溶解而受到損失,又可以避免鎵被酸或堿所污染。
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(fā)明再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。實施例I :取2個IOOOml的塑料(PE)燒杯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10目的金剛砂漿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2 :其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塑料(PE)燒杯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75目的金剛砂漿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3 :其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塑料(PE)燒杯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100目的金剛砂漿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4 :其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塑料(PVC)燒杯,其中一個燒杯使用粒度為200目的金剛砂漿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5 :其與實施例I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2000ml的塑料(PP)塑料桶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500目的金剛砂漿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塑料桶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IO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桶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過的塑料桶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6 :取2個IOOOml的塑料(PE)燒杯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100目布砂輪進行內壁拋磨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,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7 :其與實施例6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塑料ABS燒杯,其中一個使用粒度為10目砂子對容器內壁噴砂,使其內壁鈍化。另外一個不作處理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,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8 :其與實施例7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尼龍燒杯,其中一個燒杯使用粒度為50目的砂子對容器內壁噴砂,使其內壁鈍化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,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實施例9 :其與實施例8不同之處在于,取2個IOOOml的尼龍燒杯,其中一個燒杯使用粒度為100目的砂子對容器內壁噴砂,使其內壁鈍化。清洗干凈這兩個燒杯,至無水后,分別加入6kg液態(tài)金屬鎵,靜置2分鐘后,將其中的金屬鎵倒出。觀察到,未作處理的塑料燒杯內壁粘滿了金屬鎵層,而鈍化過的塑料燒杯內壁上一粒鎵也未粘附。除上述實施例外,本發(fā)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,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,均落在本發(fā)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。
權利要求
1.一種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對容器內壁進行鈍化處理。
2.根據(jù)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容器的材質為塑料。
3.根據(jù)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塑料為PP或者PE。
4.根據(jù)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塑料為PVC,或者ABS,或者尼龍。
5.根據(jù)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鈍化處理工藝如下用粒度為1(T100目砂子對容器內壁噴砂,使容器內壁鈍化。
6.根據(jù)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鈍化處理工藝如下用粒度為10(T500目金剛砂漿對容器內壁拋磨,使容器內壁鈍化。
7.根據(jù)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鈍化處理工藝如下用100目布砂輪對容器內壁拋磨,使容器內壁鈍化。
全文摘要
本發(fā)明公開了一種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粘附容器內壁的方法,其特征在于,對容器內壁進行鈍化處理。容器的材質為塑料,如PVC、PE、PP、ABS、尼龍等。本發(fā)明根據(jù)表面物理的原理,按照塑料容器內壁的特性,采用了適合塑料表面鈍化的方法,來實現(xiàn)消除液態(tài)金屬鎵對塑料容器內壁的粘附,本方法既可以避免鎵被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溶解而受到損失,又可以避免鎵被酸或堿所污染。
文檔編號B29C59/02GK102975361SQ20121049395
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(yōu)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
發(fā)明者范家驊, 劉文兵 申請人:南京金美鎵業(yè)有限公司